最新校園資訊

受疫情影響,幼稚園在停止面授課堂期間,需要運用其他模式讓兒童在家中學習。我們慶幸幼稚園業界擁有投入及專業的團隊,即使面對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,仍然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,彼此扶持。大家憑着對幼兒教育的熱忱,發揮無限創意,設計富趣味的學習活動,並協同家長的力量,幫助兒童維持學習興趣和促進身心發展。

如何提升小朋友的抗逆力?

資料來源:教育專家張作芳

 

早前聽過「再生勇士」楊小芳小姐的講座,她分享其經歷:在九歲時因意外失去了雙手,但她沒有因而自暴自棄,反而更積極裝備自己。憑著努力,她不但成為了亞運會的游泳選手,還「以足代手」,開始藝術創作,成功入讀香港藝術學院,成為了一位展能藝術家。在2011年,她獲選為「十大感動香港人物」,也在2013年成為「香港精神大使」。講座後,我詢問了幾位同學的看法,他們均表示倘若日後遇到困難也不再害怕,全因相信凡事總有方法解決,並要傚法小芳姐姐一樣積極面對困難。

 

從小培養堅毅的精神

在人生的旅途上,我們難免會遇到逆境,屆時我們該以甚麼心態及方法面對呢?現今家長們往往會花很多心思在小朋友的學業成績上,期望他們能「贏在起跑線」。但是,在追求學問的同時,培養堅毅不拔的精神也是同等重要。可是,一些人在遇到困難時,卻選擇用不同方式逃避,更甚者還會看不開而了結自己寶貴的生命,殊屬可惜。作為教育工作者,我們有責任幫助同學提升對抗逆境的能力,而這種堅毅的精神需要從小培養。

 

提升抗逆能力的三大要素

專家指出,提升抗逆能力有三大要素:「樂觀感」、「效能感」及「歸屬感」。「樂觀感」從字面上不難理解,指對未來存有盼望,相信凡事總有方法解决,這是面對困難應存的態度。「效能感」包括在面對困難時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、如何訂定解決問題的方法,這代表了解決困難須具備的能力。「歸屬感」則是指身邊的人對當事人的關懷及支持。

對小朋友而言,家人及老師的角色尤為重要。例如,在小朋友面對學業困難時,如他能感到父母及老師關懷及支持他,而不會因成績低落而對他有所鄙棄,或出言漫罵,或對他冷言冷語,而是會與他同行,一同尋求提升學業成績的方法,好讓他感到家庭及學校是「遮風擋雨」的地方。簡單而言,「歸屬感」是建立「樂觀感」及「效能感」的基石,是為面對困難者提供的動力。


培養抗逆力 從小事開始

那麼,我們可如何在生活上培養小朋友的抗逆力呢?難道要等他遭遇挫折時才教導他嗎?事實上,我們可從一些小事入手。以跳繩為例,不會有小孩子天生便懂得跳繩的。這時,家長可從旁鼓勵,讓孩子相信,他們是有能力學會的,此即上文提及的「樂觀感」。另外,家長可從旁協助,或示範跳繩的正確方法,讓他們感到父母陪伴着他,與他一同經歷困難,此即上文提過的「歸屬感」。待孩子初嚐過一、兩下成功的滋味後,可嘗試讓他們自己尋求如何協調肢體,掌握跳繩的方法,這便是上文所提及的「效能感」。


總括而言,我們可從小教導小朋友,當遇到困難時,應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,也要為他們提供自我挑戰的機會。更重要的是,讓他們感受到身邊人的支持和關懷。
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